第0020张 密疏上奏,儿臣不敢处置-《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第(2/3)页

    密疏是奏疏中一种极其特别的文书,最为重要的特点便是保密性。

    寻常的奏疏常有两个缺陷,首先便是格式繁冗、批复迟缓、迁延时日、易贻误政机。

    格式这方面,经过朱元璋大刀阔斧的改革,如今已经趋于简便。

    这其中的转机,自然是和茹太素有些关系。

    想洪武八年十二月,朱元璋批阅奏章,拿到时任刑部主事茹太素的奏疏,大感头疼。

    这老家伙每一次上奏疏,动辄七八千字,且语义艰涩,卖弄文采,读起来不胜其烦。

    这一回也是如此,朱元璋干脆懒得去看,让中书郎王敏念给他听,结果这篇数万字的奏疏,王敏足足念了一个半时辰,也没有将这道奏疏念完。

    朱元璋大怒,心说咱认真听了一个半时辰,这一道政务都未曾处理完毕,若是群臣都是如此,那咱不得直接累死在这御前。

    越想越气的朱元璋当即召茹太素入殿,狠狠地痛打了一顿,而后申斥群臣,日后上奏直接说事,别叨叨叨几万字没用的废话。

    有意思的是,茹太素虽然被痛打了一顿,但这片奏疏最后那几百字的建议,朱元璋认为很有道理,于是便将其采纳用之。

    其次,寻常奏疏还有一个缺陷,那便是易于泄露机密。

    因为寻常奏疏需要多次转手,才会上达中枢,因此在这个过程之中,极易发生匿而不呈的事情。

    为应对这种情况,洪武十六年,朱元璋下诏:凡言事者,实封直达御前。其中所说实封,便是这密疏。

    密疏直达御前,且只能由皇帝拆封,这保密性大幅度提高。正因如此,才有“奸臣有事即露,无幸免者。”

    不过一般而言,密疏会经由通政司转呈,詹徽为督察院左都御史,手里多出一封密疏,倒让人捉摸不透。

    太监黄狗儿踏着小碎步将密疏呈了上来,刚要交给朱元璋,就见他手指向朱棣,当即明白,转呈给太子朱棣。

    拿到密疏的朱棣当即明白过来,老爹是要把这件事情交给他来处置,便道:“詹大人连番劳顿,何罪之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