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就这么黏上了-《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2/3)页

    用200发每分射速的九六式机枪和1000发每分的mg34机枪对射,别说日本人了,就是动不动就上头的战斗民族都不敢啊!

    日本机枪手们估计也很想说:俺是不敢,但这不是为了活命吗!

    于是,他们就都死了!

    九六式机枪的枪架高达30余厘米,射手往往是要抬起大半个上半身,那对于十秒钟就能干出近百发子弹的mg34机枪来说,不就是个死靶子?

    甚至,都不用直接射到身上,光是用那些被石头弹起来的跳弹,都能把这帮倒霉孩子给弄死了。

    至于说日军的掷弹筒手们,则更为悲催,几乎每个班都有名精准射手没有忙着射击,而是悄咪咪的观察战场,就是等着日军掷弹筒手的出现。

    他们藏的再严密,掷弹筒投弹时产生的硝烟总藏不了吧!五挺机枪所在的工事都用石头加固并伪装过,除非是日军掷弹筒手能精准的将榴弹投掷到工事内。

    但那个区间太狭窄了,那怕是日军掷弹筒手够牛逼,不经过好几发试射,也是绝无可能的。

    所以,五挺重机枪既是火力压制,也是诱饵,诱使日军掷弹筒手出手的诱饵。

    只有干掉他们,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

    “砰!”披着伪装衣的唐刀扣动扳机。

    “又干掉一个!”拿着望远镜的夏大雨兴奋的握紧拳头。

    这已经是唐团座在战场上射杀的第三名日军了,全是掷弹筒手,加上其他射手射杀的,日军掷弹筒手死亡率极高。

    这导致日军的掷弹筒手竟然在这个自己全面被压制的战场上,投掷出的榴弹不超过6枚。

    “就地防御,就地防御,等待援军抵达!”日本陆军大尉脸若死灰,绝望的大喊。

    在机枪手和掷弹筒手接连被干掉,他已经知道这场战斗是对手的精心布局,其目的可能就是要用他们这群人的命去刺激最高指挥官,以达到更大的目的。

    做为身在局中的那群人,日本陆军大尉已经没法去想那么深远,他现在就想保命,从战场上活下来。

    积蓄所有力量防御等待援军,或许是他能活下来的唯一战术。

    但,精心布了这场局的中国人会给他这种机会吗?

    答桉是,不会。

    在机枪、步枪乃至掷弹筒和迫击炮全部加入战斗进行压制的四分钟后,战线开始前提,冲锋枪士兵掩护着步枪兵匍匐向前,直到进入投弹距离。

    当中方所有轻重火力停火,日军等到的不是援军,而是高达80枚的手榴弹,连续三波手榴弹过后,是左右两翼超过60杆冲锋枪密集弹雨的扫射。

    战场在照明弹升上天空后的第六分钟,陷入沉寂。

    “补刀补枪完毕后,背上伤员,不打扫战场,立即撤离。”率队冲入日军阵地的吕三江看了一眼远方犹如星星一样正在闪烁的微光,果断下令。

    来得快,去得也快,总之就是一个快字,一群犹如风一样的男子,收割完百余日军的命,就迈开大长腿,消失于夜色中。

    这要是搁古代,‘一阵风’的名号是妥妥的了。

    “八嘎!中国人,全部死了死了的。”108师团步兵第25旅团第123联队山形新坎大左看着眼前铺满了一地的尸体,额头上青筋直蹦。

    他恼怒的不是一个步兵中队近乎全灭,而是,什么时候帝国勇士变得如此不堪一击了?

    从千米外枪炮声大作,营地里一直待命的三个步兵中队就迅速整兵,由三个方向扑向战场,直到抵达现场,花费时间绝不会超过10分钟。

    但就是这样,除了满地的尸骸以及无主的枪械,现场不见一个中国人的身影。

    不用10分钟,就能将一个拥有140人兵力的部队完全覆灭,这里得有多少中国人?除此之外,没有那个指挥官能想到其他理由。

    】

    无法判定中国人是不是集合重兵偷袭,负责指挥三个步兵中队的陆军少左不仅不敢再带兵追击,还立刻打出信号弹请求增援。

    这下可好,仅睡了不到两个小时亲自坐镇指挥的山形大左果断的又派出一个步兵大队。

    接近2000人的步兵已经是山形大左在保证营地安全的情况下能派出的兵力极限了。要知道,营地里可还有近400号拉稀拉得痛不欲生的倒霉蛋,那些家伙,别说让他们提着裤腰带去战斗了,能不能站起来走两步都是个疑问。

    接近2个步兵大队的雄厚兵力给了日军足够的勇气,迈开大步向大山里追击了四五里地,人多的优势,除了人多势众以外,也容易踩坏山里的花花草草,更容易踩到地雷。

    所以,除了又抬回十来个注定残疾的家伙,一无所获。

    这片大山里,侦察连虽然也是第一次来,但他们在唐刀的带领下提前来了两天,白天的时候又是专门研究了撤退路线,黑灯瞎火的环境下不比日本人速度快得多可是见了鬼。

    于是,这才有了山形大左拍着大腿骂娘的这一幕。

    狠狠一巴掌扇出去,一支蚊子没打着不说,反把自己拍了个小脸通红,搁谁谁不急?

    但你以为这就结束了?

    不,让人更糟心的事儿还在后面。
    第(2/3)页